九龍城故事 / 歷史

【定格九龍城】昔日城寨(一)

照片攝於 1898 年,為早期的九龍城寨及近郊,圖中可見多是中式瓦頂房屋。

九龍城寨過去有人稱之為九龍城砦,因為當年九龍城寨曾以石塊築起城池,於是便以「砦」入名。九龍城寨的前身是一條村落,清朝康熙時期設烽火台,駐兵數十,瞭望附近地域。由於九龍城寨位處九龍灣的中心,船隻進出鯉魚門,多經城寨前方,為防海盗滋擾周遭村落,至清道光年代,遂興建炮台。有了炮台,防守力量加強了,朝廷除了派兵駐守,更設供軍隊駐紥的房屋。

對於朝廷來說,九龍城寨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。鴉片戰爭時期,英軍與朝廷多次於九龍灣開戰,九龍城寨的炮台發揮了作用,朝廷得以將英國軍鑑擊退。因為這些戰役,參戰將領升格為副將,其駐守地九龍城寨亦開始建築城池,還有兵房及衙署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自唐代以來,已有「徙民實邊」的措施,意指只靠軍隊防禦並不足夠,必須由軍民合作防守才能事半功倍,因此當時建成的城寨也實行相關措施,朝廷亦招募農民入城內居住,讓他們開墾城外農地,另一邊廂亦希望吸引知識分子到來,因此城內又興建了龍津義學。昔日龍津義學的牆壁上,嵌有一塊碑文,碑文上對「徙民實邊」的措施亦有記載。

分享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Whatsapp分享至Weib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