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龍城故事
樂善堂義學是1970年代前的叫法,其後易名為樂善堂小學。當年此校是九龍城的名校,每年招收新生都有超出幾倍收生率…
這幾幅照片攝於1983年,那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是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回歸,也靜悄悄掀起一陣移民潮。 還記得那天去…
我出生於衙前塱道52號一幢舊唐樓的板間房,這裡已清拆並改建超過30年了。高峰時期一層樓住有9伙50人,十分熱鬧…
以往住在東頭邨,前往機場,步行十分鐘便可到達。在機場裡,看到許多離別與重逢的場面。 初次踏足機場,是舅父參與1…
住在樂華邨的我,窗外是啟德機場,每天黃昏時都會看飛機升降,覺得這景象是香港的一部分。第一次踏足機場是在1986…
其實我不是住在九龍城,但對機場有深厚記憶。小時候屋企窗外面向啟德機場,我習慣假日早上起床及黃昏時觀看飛機升降。…
機場是一個充滿悲歡離合的地方,也是許多影視作品中,正當女主角快將步進禁區,男主角便匆忙趕至,最後大團圓結局的場…
當年機場尚未搬遷時,土瓜灣一帶上空乃飛機穿梭的主要航道,我經常在天台和朋友玩紙飛機和近距離看飛機穿越,甚至我和…
如果要講天台,真係有講不完的故事。小時候我住在土瓜灣的唐樓頂樓,再上一層便是天台。當時四幢舊樓相連,可想而之天…
九龍城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。中學時期學校位於九龍城,同學不乏住於九龍城寨的,為了探索這個神秘的地方,我們總嚷着要…
出生後我在九龍城寨第三街居住,童年時在城寨留有不少足跡,亦目睹不少趣事。小時候大家喜歡在樓下對出的空地玩射波子…
我想我應該是城寨最後一代居民,住在那裏的時候才四五歲,仍然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。其中一件應該就是床側的綠色牆壁,…
1979年亞皆老街越南難民營啟用,由警察和民安隊負責管理。難民營靠近民居, 一邊是露明道及亞皆老街,另一邊是聖…
我不是住在九龍城區,但小時候媽媽偶爾會帶我去九龍城。那裡的舊式商場給我的印象很簡陋,牆身與地板的磚都以茶色、橙…
八十年代,父母喜歡在假日,帶著我們到紅磡廣場逛逛。當年紅磡廣場的頂樓全層都是新星酒樓,那裡有一座很大的水車裝飾…
童年時,我們一家居住在土瓜灣鴻福街的唐樓,天台是我們玩耍、休憩的好地方。唐樓的天台,跟相鄰的大廈互通。這種建築…
近日途經土瓜灣以動物為名的十三街,感覺跟過往有很大分別,不論衛生與整潔程度都大有改進。曾經是這裡的街坊,住過十…
小時候,我們住沙田,而叔叔住港島。除了正職,叔叔還偶爾在週末晚上做兼職,而嬸嬸是晚更便利店職員,每次兩人都要返…
八十年代,留下最多腳印的地方算是九龍城區。在九龍城讀了七年中學,每天飛機在頭頂掠過,滿街小販的獅子石道,途經城…
九龍城最易被人忽略的「奇觀」,一定是圖中這條興建了多年但還未完工的天橋。它橫跨了不同年代,由我讀書到畢業,以至…